您当前位置:昌江廉政网 >> 宣传教育 >> 勤廉典范 >> 浏览文章

朱德的一封推荐信

来源:不详 发布时间:2015年05月20日 点击数:

 作者:韩映南

    朱德是全国人民敬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为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尤其是在涉及个人的问题上,他总是从大局出发,处处维护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充分体现了他忠于人民、忠于党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。

1958年12月,中共中央根据毛主席的多次提议,正式作出一项建议:同意毛泽东不做下届国家主席人选。但是,由谁来继任国家主席呢?在此之前,毛泽东也没有明确提出具体意见。

经过中央书记处的初步酝酿,最后集中在朱德和刘少奇两个人身上。按照惯例,毛泽东不连任国家主席,应当由上届国家副主席、德高望重的朱德来继任,这是顺理成章的事。事实上,在党中央高层领导和党外民主人士中,也确实有过这种考虑。当时,正准备召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,于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和统战部受中央书记处的委托,草拟了一份第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候选人名单,发给中央负责人征求意见。其中,刘少奇仍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候选人。这就明显透露出一个信息:刘少奇既留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,那么国家主席候选人显然就是朱德。

朱德在看到这个名单之后,明白了中央的意图,他丝毫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,而是从全党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,果断地给当时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邓小平写了一封信,全文如下:

小平同志转书记处同志们:

你给我组织部、统战部,对二届人大常委提名候选人名单一份,我同意。我提议以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更为适当。他的威望、能力,忠诚于人民的事业,为党内党外、国内国外的革命人民所敬仰,是一致赞同的。因此,名单中委员长一席可再考虑,以便整体的安排。至于我的工作,历来听党的安排,派什么,做什么,祈无顾虑。

此致,敬礼!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朱德    十二月二十九日

这封信虽很简短,但是直言坦率,情真意切,发自肺腑。朱德同志主动退让、荐贤举能的精神,充分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和高风亮节,令人肃然起敬。

分享到: